说来也怪,全世界也许只有中国的综艺市场里会有如此之多的“赛道”。一个非标行业,我们却总是在想办法让其标准化或可量化。至于这种分类方法究竟是在服务谁,想必你我都很清楚。
而在众多大赛道小赛道里,演综赛道是近些年里一个备受关注的分支。找几位实力派演员或导演担任导师,再聚集一群年轻演员来参与竞技,为了拉高流量,还会力邀几位近期热度不高的资深演员镇场。于是,在充满话题和冲突感的节目里,完成了一期又一期的演综“真人秀”。
坦白讲,以上做法完全正确,甚至就是如今赛道下标准化创新的产物,也让观众们对这一类型的节目建立起了标准化的观看习惯。不然的话,没有实力派导师观众看什么,没有话题演员观众讨论什么,如果演技太好观众吐槽什么。所以到头来,演综这个赛道就开始逐渐有了标准化的制作要素,一旦有了所谓的标准,想要创新就是两头不讨好。于是演综的发展就在一条越走越窄的“赛道”上,走走停停,找不到方向。
而最近在腾讯视频上线的一档微综艺《超甜搭档》,似乎在演综上找到了一些新的突破。冷眼在看完前两期之后,发现这个小节目确实打破了过往演综的一些标准,在节目的制作、排播和在卷入观众参与上,都有了新的尝试。不敢说这就是演综的绝对新形态,但是至少看到了一点点野心。
《超甜搭档》是继《海、渔村和三个笨蛋》之后,在腾讯视频正式上线的第二档微综艺。不得不说,腾讯视频这次微综艺所呈现出来的节目创新力度还是挺大的。那回到《超甜搭档》,这个微综艺究竟在演综赛道上,展现出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创作背景:综艺和短剧的结合
综艺终究是一个内容快消品,所以抓热点永远是综艺创作的重要手段。短剧,毫无疑问是近两年的最大热点之一,短剧市场的火爆,让影视行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那么,综艺有没有可能和短剧做结合呢?以及如何结合?
短剧生态是独特的,短剧的内容风格、观看习惯和观看场景也是独有的。如果直接把短剧的生产方式和风格调性平移至综艺,一定会水土不服。那就要取一个折中的方式,既要保留综艺的特点,又能融合短剧的爽点,尤其是短剧的高效。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超甜搭档》这档节目里,每周一播出真人秀,每周五播出影视化的短片。而据节目大规则介绍,在六周的真人秀之后,会马上拍摄一部定制剧,且是作为整季节目的正片内容播出。
也就是说,综艺和短剧并不是脱节的,是将两种形态的内容实现了融合,是作为一季完整的节目存在的。
另外,从节目名不难发现,节目的核心规则就是组搭档,然后去演绎各种高甜的爱情故事。冷眼认为,这个内容定位也是基于腾讯视频的观众基础而去做的有针对性的创新。
腾讯视频的恋综属于行业领先的位置,尤其是今年的《心动的信号》第七季,更是把乐于磕cp的观众情绪拉满了。所以继续抓住这个具有平台基础的“流量密码”,再结合短剧的热点,冷眼认为,这就是有效创新。
价值认定:一次演综最小规模的实验
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一档演综里没有导师,似乎是有违该赛道制作标准的一件事。而创新的重要前提,不就是要打破标准吗?
在《超甜搭档》这档节目里,从一开始就没有设置导师这个角色。海陆的身份是磕糖官,功能上其实就是推进流程的mc角色。
尽管偶尔海陆也会有一些关于表演上的指点,但是并不参与结果的评判,这是最大的区别点。某种意义上来讲,海陆更像一个学姐,这也能更容易拉近她跟年轻演员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这档节目里的年轻演员们。从目前的五位演员来看,基本都属于生面孔,把一档演综的主角全部交给一群新人,这毫无疑问是一次冒险。
但是节目组敢于冒险的底气就在于,新人们不仅承担着节目的主角,同时还是真人秀的推动者与核心表演内容的创作者,这是节目对参演者的一种信任。节目充分发挥着演员们对角色的理解能力与创作能力,相比标准化演综里去诠释成熟作品的片段,这档节目显然让演员们有更多主观能动性的展示,或者说是更全方位的呈现。
另外搭档的组合也是《超甜搭档》节目的一大看点。从演员们的初见面、第一次试戏,到组成当期搭档,再到组合成新的搭档。每一次搭档的变化,都是新的人物关系的建立,再加上每一次共创的故事片段都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对手戏,如何快速构建表演框架,如何快速理解人物,如何把握好三分钟的表演节奏,如何形成表演默契,这都是每一组搭档需要面临的挑战。
没有导师、不诠释成熟作品、让演员们共创故事与表演,再通过不断变化的搭档组合,去刺激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产生人物故事。所以冷眼认为,《超甜搭档》更像是一次对演综最小规模的实验。
这就类似于互联网产品里的MVP实验,用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去论证一个产品功能。如果《超甜搭档》能够在内容模式上实验成功,那会是对演综新形态的一次有效验证。
排播方式:让观众决定内容
这些年,似乎鲜有人再提及“网综”这个概念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如今的网络综艺和卫视综艺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随着电视台的没落,网络平台已经越来越像过去的电视台,所以在内容上也就越来越像。
冷眼一直认为,二者的区别不完全在于播出媒介的改变,而是要看这个内容是不是独属于网络平台,包括播出方式、观看场景、受众变化、话语表达等等。简单说就是,该内容如果脱离网络平台,这个内容就不成立,这才是网综。
而从《超甜搭档》的排播来看,冷眼发现,节目虽然属于微综艺,但是也在最大程度的卷入观众参与,并且由观众去决定内容的走向,这真的是一种许久未见的典型网综形态。
节目每周一会播出真人秀内容,即搭档组合与共创的部分。每一期节目会组成两对搭档,在节目之后,这两对搭档都会去拍摄同一剧本的超甜短片。至于周五上线哪一对搭档的短片,完全交由观众所决定。观众可以从表演的角度、人物关系的角度去进行选择。但实际上,两对搭档的短片节目组都完成了拍摄和剪辑,是完全遵从观众的选择结果的。
另外,节目还设置了一个“超甜CP榜”,观众可以从第一周开始,就自己喜欢的搭档进行投送火花值。毫不避讳,这其实是沿用了《心动的信号》的互动方式。但是不同的是,这个榜单累积的火花值同样也是能决定内容的走向,即节目真人秀内容结束后,火花值最高的一对搭档将会成为定制剧的男女主角。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决定权。
所以让冷眼惊讶的是,节目组其实没有做任何的预设,那部定制剧是真的会在真人秀内容播出之后才会正式开机。
一边是观众决定着每周上线哪对搭档的短片,一边是观众决定着定制剧最终男女主角的人选,如此深度的卷入观众参与,还真是近些年不多见的节目形态。
所以《超甜搭档》这档微综艺,不管是创作原点、对长期价值的思考,还是在内容模式上的创新,都是在最大程度的对演综进行的一次实验。冷眼认为,这档节目具有极大的升级空间,也期待着腾讯视频明年能在演综上有新的尝试。